欲知大道,必先為史。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“加強黨史、新中國史、改革開放史教育”,要“在對歷史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、走向未來”。檔案作為歷史最原始、最客觀、最權威的直接記錄,是發(fā)現(xiàn)歷史、解釋歷史和再現(xiàn)歷史的第一手史料。作為固化信息,它確定、清晰、有效、完整,承擔著講述黨的故事、傳承紅色基因、賡續(xù)紅色血脈的光榮使命。通過檔案事業(yè)發(fā)展,亦看我國新時代的輝煌篇章!
東漢時期蘭臺令史班固,受詔撰史,所以后世又稱史官為蘭臺。唐高宗時也曾改秘書省為蘭臺,再經(jīng)過千年的演變,現(xiàn)在“蘭臺”一詞已成為用來泛指檔案保管機構和檔案工作的代名詞,檔案工作者也就被稱為“蘭臺人”。檔案是幫助我們了解過去、論述現(xiàn)在、準備未來的珍貴文獻,檔案工作是維護黨和國家歷史真實面貌的重要事業(yè)、是黨和國家各項建設事業(yè)必不可少的環(huán)節(jié)。
習近平總書記指出:“人無精神則不立,國無精神則不強。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長久生存的靈魂,唯有精神上達到一定的高度,這個民族才能在歷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、奮勇向前。”檔案事業(yè)也有自身的靈魂,那就是蘭臺精神。每年六月,在國際檔案日,“忠誠、執(zhí)著、淡泊、擔當”的蘭臺精神總會給每一位“蘭臺人”的精神世界帶來崇高和溫暖的氣息。
忠誠執(zhí)著,是蘭臺之志。曾三,我國共產(chǎn)黨的優(yōu)秀黨員,無產(chǎn)階級革命家,同時也是新中國檔案事業(yè)的開拓者和杰出領導人。1946年全面內(nèi)戰(zhàn)爆發(fā),黨中央決定實行戰(zhàn)略轉移。曾三遵照黨中央指示,對黨中央機關檔案進行了集中和疏散。如何在大遷移過程中保證“片紙只字不落敵手”是擺在曾三檔案生涯的一次巨大考驗。在敵機跟蹤盤旋、炸彈不時掉落、翻山越嶺的艱難環(huán)境下,曾三親自指揮,以“堅壁、埋藏、運走”等不同方式率領檔案管理人員護送檔案向山西轉移,歷經(jīng)千難萬險,完成了中央檔案的安全轉移任務。司馬遷,我國古代歷史學家,同時也是掌管檔案并利用檔案修史的典范,開創(chuàng)了檔案編修史書的先例。司馬遷在編寫《史記》工作中,先把收集到的檔案材料、雜書、野史等進行了廣泛、系統(tǒng)的整理和甄別,而后開展了認真的取證、取舍和調查研究工作。其利用檔案時根據(jù)內(nèi)容與需要,或抄錄,或摘引,或歸納,或綜述,方法非常靈活。他尊重歷史和客觀事實,將難以理解的史料文字改寫為漢代通行的語言文字,對人物和情節(jié)進行描寫,終于使龐大復雜的檔案資料熔化成了文體一致、形式整齊、形象鮮明、語言生動的歷史和文學著作,也為后人留下了一筆巨大而寶貴的文化遺產(chǎn)。曾三、司馬遷等人給“蘭臺人”留下的對檔案工作忠誠執(zhí)著的精神、精益求精的工作態(tài)度、一絲不茍的工作作風,是蘭臺人巨大的精神財富,是檔案人永遠的精神楷模。
淡泊擔當,是蘭臺之責。新時代,檔案工作被賦予了新的責任新的使命。姜玥,中共黨員,于吉林省長春市檔案館內(nèi)從事歷史檔案修復及檔案仿真復制工作,2023年被人社部、國家檔案局授予“全國檔案系統(tǒng)先進工作者”。檔案技術修復工作需要耐心和細心,姜玥任勞任怨、默默付出并出色地完成重要工作。修復過程中需要屏氣凝神,如履薄冰,專心致志和謹慎小心更是檔案修復工作的常態(tài)。修復檔案時,姜玥常常是和自己在“較勁”,以達到“只字片語不能丟”以及“修舊如舊”“慎之又慎”的專業(yè)要求。最大程度還原破損檔案本來面目,最大力度延長檔案壽命,讓破損的歷史檔案得到科學保護是她始終遵循的原則。姜玥至今已修復歷史檔案1.2萬,實現(xiàn)“十四五”期間館內(nèi)待修復歷史檔案“零存量”目標。2020年是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(一史館)成立的95周年。在95周年“口述館史”訪談中,老館長邢永福說:“沒有檔案就沒有檔案工作者的立足之地,我們的任務就是要使檔案更好地服務社會,造福人類。”一史館工作人員葉秀云說:“作為一個檔案工作者,我這一生沒有驚天動地的偉業(yè),但我愿意做一粒小小的火種,點燃年輕同志們的奮斗激情。”字字句句,都彰顯著蘭臺人淡泊名利、默默奉獻的態(tài)度與精神,激勵著一代又一代檔案工作者不斷傳承優(yōu)良傳統(tǒng)。蘭臺人的使命就是讓檔案更好地服務黨和國家,服務社會大眾,蘭臺人要堅持淡泊名利,勇于擔當,忠于職守,努力用檔案說話,把檔案中蘊含的歷史智慧傳播給更多的人。
2021年7月6日,習近平總書記對檔案工作提出了“四個好”和“兩個服務”的要求,為檔案事業(yè)高質量發(fā)展提供了根本遵循。2024年1月12日,國務院總理李強簽署國務院令,公布《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實施條例》,自2024年3月1日起施行,這標志著我國檔案法治建設進程向縱深發(fā)展。
在黨和國家的領導下,陳李濟人也在為筑夢蘭臺切實行動。陳李濟創(chuàng)立至今已有424年,是我國歷史最悠久的中藥老字號企業(yè),為我國首批“中華老字號”,獲評吉尼斯世界紀錄“全球最長壽藥廠”,“陳李濟傳統(tǒng)中藥文化”于2008年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(chǎn)名錄,2011年,“陳李濟”商標被認定為“中國馳名商標”。在這424年的歷史長河中,陳李濟已然成為一份厚重鮮活的檔案。在陳李濟中藥博物館中,就濃縮了這個老字號四百多年崎嶇和輝煌的歷史??v觀陳李濟的歷史,正是不斷涅槃重生的歷史,也是和我們民族興衰與共的歷史。在“同心濟世”的宗旨引領下,一代又一代的陳李濟人前仆后繼,為守護陳李濟這份“活檔案”辛勤勞動、艱苦奮斗,創(chuàng)造了獨屬于這個老字號的輝煌歷史。展望未來,站在新起點的我們要向更高的目標邁進,切實履行好為黨管檔、為國守史、為民服務的職責使命,為實現(xiàn)新時代新征程黨和國家的事業(yè)發(fā)展作出新貢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