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的第一縷陽光輕柔的灑在了陳李濟博物館上,喚醒了這座靜謐而宏偉的建筑;也輕輕的灑在了博物館門前那一排玻璃箱上,陽光透過玻璃,斑駁的光影在躺著的陳皮上跳躍。
2004年,陳李濟以北京路老鋪為原型,建設(shè)了嶺南地區(qū)第一個中藥博物館——陳李濟中藥博物館。向世人展現(xiàn)中國博大精深的中醫(yī)藥文化以及陳李濟四百余年的傳統(tǒng)中藥歷史文化,其中最為出名的就是陳皮。
自明朝萬歷二十八年陳李濟創(chuàng)業(yè)以來,歲歲收儲陳皮,推陳入新,代代相傳,沿襲至今。
時間釀酒,余味成花——這個詞出自于一篇優(yōu)秀的高考作文。
釀酒,自然是時間越長,酒越香醇;
若要賞花則無須顧慮其他,享受短暫的綻放,足矣。
陳皮和陳李濟就與酒一樣,經(jīng)過時間積淀,歲月過濾,它的余味才能如花般甘美,才有如今“一兩陳皮一兩金,百年陳皮勝黃金”的美譽和“全球最長壽藥廠”的陳李濟。 陳者,醇也。為何陳皮叫陳皮,而不叫老皮、舊皮;我覺得是因為它的產(chǎn)生不只是時間的流逝,而更多的是一種時間的沉淀和積累。陳皮的貯存年份越長,其總黃酮含量和橙皮苷含量就會越高,并且含刺激性的揮發(fā)油會逐漸減少,通過緩慢的發(fā)酵作用而產(chǎn)生了更多的藥效。而陳李濟歷史悠久,承載著許多老一輩的豐富的故事記憶,制藥依舊遵循古法炮制。如今許多食物和中藥都是力求新鮮,蔬菜要剛摘的還帶著露珠的最好、肉類要剛宰殺的還冒著熱氣的最好;尤其是在快節(jié)奏的今天,許多人沉浸在短視頻帶來的快感中,都在忙碌中不斷重復(fù),工作、社交、娛樂,一切都在高速運轉(zhuǎn),讓人喘不過氣來;生活應(yīng)該如陳皮一般,溫而不燥,行而不峻,慢下來,慢慢的揮發(fā)、慢慢的沉淀、慢慢的改變,慢節(jié)奏的生活并非消極懈怠,而是主張在忙碌的生活里尋找自己的步伐,回歸平靜的內(nèi)心。陳皮不僅是放得越久越好,還需要精心呵護,不能使其發(fā)霉和蟲蛀,繁瑣而瑣碎,卻最能鍛煉意志;而越老的陳皮,樣子越是“丑陋”,像是腐爛而干癟的果皮一樣老皺發(fā)黑,雖其貌不揚,但卻會散發(fā)出濃郁的樟香味,令人沉醉。
《本草綱目》中是這樣形容陳皮,“同補藥則補,同瀉藥則泄,同升藥則升,同降藥則降。”放到人身上,何嘗不是一種大智慧的體現(xiàn)——學會接受;真正的強大不是忘記,而是接受。接受分道揚鑣、接受世事無常、接受孤獨挫敗、接受自己的不完美,身處瞬息萬變的時代,只有適應(yīng)力強的人,才能做到處變不驚、隨機應(yīng)變。
天邊的夕陽緩緩下沉,橘色的光芒緩緩照映在陳李濟博物館,也照射在玻璃箱中靜靜躺著的陳皮上,夕陽西下,光影漸漸拉長,而關(guān)于陳李濟和陳皮的故事還在繼續(xù)·····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