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,陳李濟位于北京路的舊址復業(yè),更名陳李濟大廈,并將在此籌建廣藥陳李濟紅色基因展覽館。資料圖片
編者按
老字號是一個時代的縮影,承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。在廣州,一座座歷史悠久的老字號更記錄著一段段紅色記憶:陳李濟藥廠曾是廣州革命工作的聯絡點;愛群大廈曾懸掛巨幅毛主席畫像,迎解放軍進城;艷芳照相館曾為數屆廣東省黨代會拍攝千人大合照……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之際,南方日報記者走進廣州3家老字號,對話老字號掌門人,探尋老字號的紅色基因,觸摸歷史脈搏,凝聚奮進力量。
5月下旬以來,在廣州的抗疫一線,活躍著一支名為“楊殷紅色突擊隊”的志愿者隊伍。他們來自421歲“高齡”的廣藥集團陳李濟藥廠,持續(xù)多日駐扎高風險街區(qū),協(xié)助社區(qū)黨組織開展工作。
楊殷是從陳李濟走出來的中國工人運動先驅,是新中國“雙百”英雄模范人物。1929年秋,因叛徒出賣,楊殷與彭湃等四人在上海英勇就義,犧牲時年僅37歲。在楊殷短暫而光輝的一生中,陳李濟見證了他從小小藥工一路成長為一代革命先驅,記錄下他參與發(fā)動廣州起義、成立廣州蘇維埃政府等重要歷史時刻。
今年是楊殷烈士犧牲92周年。廣藥集團陳李濟藥廠總經理孫東表示:“楊殷精神是革命先輩留給廣藥、陳李濟的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,經過百年沉淀,已深深根植于企業(yè)中,不斷激勵著我們一代代制藥人不忘初心,砥礪前行。”
1924年便成立基層黨支部
“楊殷同志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名之廣東省港大罷工的領導者,是廣東鐵路工人的領袖。”在楊殷犧牲后的第二天,周恩來起草的《以群眾的革命斗爭回答反革命的屠殺》告人民書,對他在工人運動中作出的貢獻給予了高度評價。
上個世紀20年代大革命時期,楊殷活躍在石井兵工廠、粵漢、廣九、廣三鐵路等工廠一線,組織建立工會和黨的基層組織,宣傳進步思想、幫助工人們爭取權益。“據一些老師傅回憶,當年楊殷以制藥工人的身份,經常深入陳李濟各車間,向工人師傅宣講革命道理。”孫東介紹,在楊殷的努力下,1924年陳李濟便成立基層工會和基層黨支部,自此植下紅色基因。
在陳李濟中藥文化園內,今年6月初新落成了全國首個楊殷事跡陳列館。記者參觀了解到,楊殷當年開展革命工作的一個重要地點,正位于廣州北京路上的陳李濟藥廠舊址二樓(當時為“禺山雜貨鋪”)。
“為傳承楊殷精神、弘揚紅色文化,近年來,我們對北京路舊址進行了升級改造。”孫東介紹,2016年10月1日,陳李濟舊址復業(yè),除了更名陳李濟大廈外,還進行了新一輪的規(guī)劃改造。根據新規(guī)劃,陳李濟舊址物業(yè)將在弘揚傳播中醫(yī)藥健康養(yǎng)生文化的同時,籌建廣藥陳李濟紅色基因展覽館。展覽館以廣州起義為主要革命歷史背景,重點展示革命先驅楊殷在陳李濟舊址開展的各項革命活動。“我們希望,這里能成為廣藥集團一個新的紅色打卡點,成為繼陳李濟博物館之后又一個青少年教育基地,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。”孫東期待地說。
“楊殷紅色突擊隊”沖在抗疫一線
陳李濟具有超過400年的悠久歷史,是吉尼斯世界紀錄里“全球最長壽藥廠”,如何將楊殷精神融入到企業(yè)的發(fā)展中?在孫東看來,“楊殷紅色突擊隊”就是最好的詮釋。
為繼續(xù)弘揚楊殷烈士的革命精神,發(fā)揮共產黨人先鋒模范作用,陳李濟成立了“楊殷紅色突擊隊”,還設置了“楊殷先鋒崗”。
在去年的抗擊新冠疫情工作中,廣藥集團有超5000名員工迅速返崗,投入抗疫保供應當中,其中“楊殷紅色突擊隊”第一時間站到抗疫第一線。
最近,廣州疫情形勢出現新變化,這支突擊隊再次沖到一線,為防疫提供志愿服務,再一次踐行了楊殷烈士“忠于信仰,為國奉獻”的精神。
在紅色精神的激勵引領下,廣藥集團陳李濟在“十四五”開局之年,迎來中醫(yī)藥事業(yè)發(fā)展新階段。財報顯示,廣藥集團今年一季度業(yè)績實現工商銷售收入415.82億元,同比增長18.60%;實現利潤總額22.15億元,同比增長30.70%。而近兩年間,陳李濟的拳頭產品銷售持續(xù)保持超30%的增速,成為廣藥集團大南藥板塊的排頭兵。
經過百年積淀,紅色基因已成為陳李濟的堅定底色,引領企業(yè)為守護大眾健康、實現美好生活奮斗不息。
對話
廣藥集團陳李濟藥廠總經理孫東:
保護紅色資源,打造高質量紅色文化品牌
南方日報:陳李濟是我國中藥行業(yè)著名的老字號,但與之相關的紅色故事卻鮮為人知。作為楊殷奮斗過的地方,陳李濟如何挖掘、講好楊殷故事?
孫東:關于楊殷烈士的事跡,歷史資料中有很多介紹,而他在陳李濟工作、生活以及開展革命工作的內容分散在不同的史料中。近年來廣藥集團多次組織專人,與黨史專家一起對楊殷的相關生平事跡進行挖掘、整理和系統(tǒng)梳理。
在梳理過程中我們發(fā)現,陳李濟藥廠工人的身份,為楊殷開展革命工作提供了很大便利與掩護作用。比如1927年廣州起義前夕,在楊殷的安排下,中共廣東省委在廣州北京路陳李濟藥廠二樓(當時為“禺山雜貨鋪”)召開了廣州工農兵代表會議,并討論選舉蘇維埃執(zhí)行委員會的問題。
今年6月初,國內首個楊殷事跡陳列館在陳李濟中藥文化園內建成,成為廣州市黨員教育基地之一。我們還以廣州起義烈士陵園和陳李濟中藥博物館作為定點講解場所,開展“學黨史守初心,講好楊殷故事”等活動,期望更多人能了解到楊殷的革命事跡。
南方日報:陳李濟如何通過紅色文化的傳承推動企業(yè)高質量發(fā)展?
孫東:保護紅色資源,傳承紅色文化,是陳李濟實現企業(yè)經濟發(fā)展的需要,更是打造高質量紅色文化品牌的基礎和前提。作為楊殷精神的承載者,陳李濟對紅色資源的開發(fā)和保護從未止步。
近年來,陳李濟中藥文化園、紅色黨建展廳等基礎設施依次建設完成。陳李濟傳統(tǒng)中藥非遺文化與國家烈士英雄文化的緊密結合,將助力陳李濟打造一個深層次、全方位、高質量的綜合性旅游景區(qū),成為集工業(yè)和文化產業(yè)于一體的先進企業(yè),成為廣東省內獨具特色的紅色經濟旅游景點。